自己的劇本自己寫,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樣貌,從認識自己開始

在這幾年創業過程中,我對自己的認識遠超過過去的十年。這絕對是一段需要誠實面對內心,才能真正邁向理想目標的過程。

甜點越做越好的時候,我也曾經覺得就要開一個實體店面,心裡想著:「坐穩的下一步,就是要擴大!」加上當時很多客人買不到我的甜點,紛紛說我生意這麼好,應該要請人了。

我開始花很多時間找店面。(現在回過頭看,慶幸自己當時沒有順利找到地點。)

怎麼說呢?那時候的我只知道,工作室的下一步就是「擴大」,但我卻不清楚這條路最後的目的在哪裡?會帶我到何方?

就像人年紀到了 30 歲,總會聽到:

「該找個對象結婚了」

「該買房子了」

「該生孩子了」

我曾問過許多人為什麼?

答案竟然是:「因為大家這個時間點都是這麼做的啊!」想想真的很荒謬。

#真正的答案不在外面,都在你心中。

後來我才發現,當初想開店的念頭,原來只是因為「大家都是這麼做」,而開店似乎成為了「成功」的象徵。但我卻沒有仔細思考,這個「成功」對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?

越是認識自己,越是清楚自己是個渴望自由大於一切的人。

開店做得好,收入確實可以翻倍,甚至更多,但要付出的代價是:
不只人需要被困在店裡,心也會被綁住。

有人說:「有員工之後,身體就自由了。」但…當過老闆的都知道,事實不一定是這樣的。

自從我釐清了自己對未來生活的願景後,我更聚焦在自己的理想,也更享受每個創造的當下。我不再追求把產量提升到某個特定數字,也不再執著於一定要有實體店面。

我知道——
我喜歡平日中午就能隨時出門逛逛走走。
我嚮往自由的生活型態,喜歡一個人工作勝過組織團隊。
我不喜歡千篇一律的工作流程,更享受時刻的創意與創新。

如果不清楚自己生活的願景,就容易被旁人牽著走,#甚至誤把別人的標準當成自己的標準。有一天走了很遠,回頭才發現,一切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。

當然人生的每一條路、每一個經驗都不會白走。有時候你就是要親自經歷那些過程,才會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。

蕎希
蕎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