潛意識就像一座隱形的操控台,默默影響你的選擇、行動,乃至於人生的結果

「不知道耶…我覺得自己註定會失敗,我沒那麼幸運,但也不知道為什麼有這種感覺…」
這句話,是我過去在催眠個案中最常聽到的心聲。

為什麼事情會朝向A發展,而不是B?如果回頭推敲每一個決定,會發現這一切都與長年累積的生命經歷有關。

你可能以為自己掌控著一切,但其實潛意識的影響力遠超過我們的想像。

我在自己的Podcast享過,自己曾經是個極度沒自信、凡事往負面思考的人。很多時候,事情還沒開始,我就已經先放棄,因為我打從心裡覺得,成功這件事跟我無關。

還記得幾年前,我參加某知名咖啡餐飲集團的儲備幹部應徵,和店長聊完後,她看起來相當滿意,整理完資料後對我說:「你的工作經歷和談吐都很好,很優秀啊!感覺就是我們需要的人。」

聽到這句話,我卻有點慌了,脫口而出:「啊…其實我沒有你說的那麼好,我以前的老師都說我是豆腐腦…」

店長當場愣住,似乎不知道該怎麼回應。(我仍然很感謝她,因為她看見了我自己都沒發現的那一面。)

回家後,我腦海裡一直浮現店長驚恐的表情,然後開始回想「豆腐腦」這件事的源頭——

那是國小三年級的一堂數學課。
那天,全班只有我一個人忘記帶課本,老師罰我站著上課,快下課前,她要我到講台前,語氣嚴厲的說:「來學校前都不用檢查書包嗎?迷迷糊糊的,全班就你一個人這樣,腦袋是用豆腐做的嗎?這麼不細心,以後做事很難成功,知道嗎?」全班同學哄堂大笑。

然後當眾用愛的小手在我手掌彈了好幾下。說真的,不算太痛,但我卻覺得自己好丟臉、好失敗,心裡不斷責備自己:「對啊!全班只有你忘記帶課本! 笨死了!」

原來,那個時候的挫折感,一直被潛意識牢牢記住了。

「別人都可以,但我不行」

「我是個很糊塗的人」

「做事不要追求太多,做到基本水位就好」

那件事之後,我都是這樣跟自己對話的。這些信念深深影響著我的行動,而我卻渾然不知。

潛意識,就是潛藏在意識底下的信念。當我們用邏輯思考時,可能察覺不到,但它卻像一台無聲的相機,會將那些情緒極端強烈的畫面拍下來,存放在腦袋裡的某個角落。

因為你並不知道這些畫面被存下來,也無從整理,所以當類似的情境發生時,那種情緒又會被喚醒,卻早已忘記為什麼自己會如此反應。

直到那次面試,我才開始問自己:「我真的這麼差嗎?」
回想起來,我國小成績中上,也當過班級幹部;國、高中代表學校參加比賽;畢業後也做過不錯的工作。可是,這些事蹟全被「豆腐腦魔咒」蓋過去了。

那一刻我終於意識到:這個信念早該被打破。

如果當初能更早覺察,不讓這個負面信念影響自己,當我遇見更好的機會時,或許不會覺得它們「與我無關」。但事實是,因為我早就直覺式的把自己和「成功」這兩個字隔絕開來了。

現在很多人都在談吸引力法則,包含我自己也是吸引力法則的奉行者,也親身經歷過許多奇蹟。但吸引力法則並不是每天喊口號、寫感恩日記就能發揮效用的。如果你的內在信念與願望是衝突的,那麼潛意識仍然會讓你不知不覺中,回到舊有的模式。

舉個例子,如果當時的我還沒清除這個負面信念,即使每天對著鏡子說:「我是成功人士,我的生活幸福美滿。」
但內心深處卻仍然浮現一個聲音:「怎麼可能?我是豆腐腦啊…」

吸引力法則顯化的,是你的真實信念,而不是你嘴上說的話。

所以真正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,不是口號,正是內心深處的信念( 你相信著什麼? )。
潛意識就像一座隱形的操控台,默默影響著我們的選擇、行動,乃至於人生的結果。

當你開始覺察並改變這些深層信念,行動就會有所改變,結果想當然也會開始不同。

與其單純寄望吸引力法則帶來奇蹟,不如先從潛意識著手,解除心中的卡點,讓願望與內心真正一致。因為,人生的每一步抉擇,潛意識都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。

蕎希
蕎希